×
祁阳县简介

祁阳县位于湖南省南部,南临桂林、广州,北倚长沙、武汉,交通便捷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,辖22个镇(办),总人口108万。 2012年、 2017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县。祁阳有1700多年的建县史,历史悠久,人文厚重, 是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,2018年成功入选第三批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。拥有“陶铸故里、浯溪碑林、祁剧、祁阳小调、祁阳石、李家大院”六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片。县内有1个4A级、4个3A级景区,1个国家级、18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,14个国家级、3个省级传统村落,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3个省五星级、6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。浯溪碑林是国家4A级景区、全国最大露天碑林,祁剧和祁阳小调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祁阳森林覆盖率60.49%,湘江流经100.8公里,占湘江干流全长近八分之一,有国家森林公园2个、国家湿地公园1个、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1个,是湖南”一湖三山四水”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×
祁阳粬米鱼

祁阳粬米鱼已有900多年的历史。早在宋代,祁阳的白水、肖家村等地就在民间流传粬米鱼了。宋朝宣和年间,徽宗皇帝将祁阳粬米鱼定为朝廷贡品。数百年来,粬米鱼在配料选用和烹饪工艺上不断改进和完善,使祁阳粬米鱼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品牌菜。许多达官贵人,文人墨客,慕名来品尝粬米鱼。祁阳粬米鱼之所以受人青睐,一是因为这道名菜“独此一处,别无分店”;二是味美留香,让你吃后念念不忘。

祁阳粬米鱼的主料之一是稀有的红色粬米。红粬米含红斑素、红色素,颜色呈玫瑰色,故称为“红粬米”。红曲米的加工比较复杂,先采用72种天然中草药配制成曲种,然后将煮熟的大米按一定的比例加上粬种,放在粬仓中发酵,需8天时间,经过多道工艺制成曲米粉。

经常吃粬米鱼有利身体保健,对高血压、脂肪肝、糖尿病皆有保健功效。

×
墨鱼豆腐丝

墨鱼豆腐丝荤、素荟萃,集豆类、肉类、海味于一体,色香味俱佳。

墨鱼豆腐丝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由祁阳县潘市民间厨师申建笃所创。原祁阳名人刘铁夫母亲八十寿宴上,申建笃做的墨鱼豆腐丝第一次登场,博得满堂喝彩。从此,墨鱼豆腐丝在祁阳各地流传,并成为各类宴席的主要菜肴。

目前,墨鱼豆腐丝有两种做法:一是原创地潘市镇的做法,其豆腐丝较细,除墨鱼、豆腐、瘦肉丝外,加入佐料较少,勾芡。二是白水、肖家村、八宝等地的做法。其豆腐丝较粗、配料较为丰富,增加了红萝卜、白菜杆等,不勾芡。

×
盘龙黄鳝

黄鳝肉嫩味鲜,营养丰富,滋补作用强,是滋补的佳品。夏天吃黄鳝不上火,民间素有“小暑黄鳝赛人参”的谚语。黄鳝性温味甘、具有补中益气,明目、解毒、通脉络、补虚损、除风湿、强筋骨、止痔血的作用。黄鳝在湘菜中有爆炒、清炖、红烧等多种吃法,但蒜苗盘龙这种做法为祁阳人独创。蒜苗盘龙由于不需要宰杀黄鳝,黄鳝的营养物质很少流失,炒好的黄鳝自然盘成圈形似盘龙,故有此名。

×
荷叶米粉肉

荷叶米粉肉,是一道时令名菜。特别是过中秋佳节时,一大家子人团圆,有的喜欢用上荷叶米粉肉这道菜,一般还会在荷叶米粉肉中添加芋头,有的还添加鸭肉。

荷叶米粉肉是祁阳“夫子菜”的“改进版”。“夫子菜”又叫“米粉肉”,之所以叫“夫子”,可能源于最初是用来招待最尊贵的教书先生的。在农村,各家各户都会做米粉肉。即将五花肉切成大块,拌上糯米粉,有的蒸熟,有的煎熟。城里人下乡,远方的亲人回家,米粉肉都是馈赠的佳品。近年,因市场需求量大,米粉肉作为土特产,在土特产店、超市甚至网上皆有销售。

×
膀肉

膀肉,又称盘肉,因把猪肘肉切成四五斤左右的大块(因猪只有4个肘子,如开席桌数多,常以七层肉代替),装满了整个盘子而得名。这道菜充分展现了祁阳的风俗习惯,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风情。凡到过祁阳农村吃喜酒的,都对这道菜印象深刻。因为菜的份量实在太足了。这道菜越是份量足,就越能代表主人对宾客的盛情。千百年来,膀肉是民间红喜事必备的一道正菜,一般安排在第五道菜上席(个别地方上席顺序有别,如金洞安排在第六道菜)。这道菜蕴含丰富的民间风俗和礼仪。

×
八宝水煮鸭

八宝水煮鸭最先流行于八宝镇一带。祁阳传统名菜中有多道鸭肉菜,但要数名声最大的,便是八宝水煮鸭。以祁阳人的口味来评判,其味道要好于永州名菜之血鸭,两者对鸭血使用都有独到的技巧,但风格完全不同。永州血鸭无汤汁显得较干涩,而八宝水煮鸭味道正在于其汤汁滋嫩爽口。八宝水煮鸭采用当地祖传秘方,选用祁阳仔鸭,配上辣椒和生姜后,使鸭血和汤汁融为一体,别有韵味。祁阳八宝镇柴火酒家的水煮鸭名头最响,有“不吃八宝水煮鸭,你就白来八宝镇”一说。

×
大杂烩

大杂烩是祁阳最为地道的传统名菜,祁阳各地办各色酒席上席的第一道菜都是大杂烩。这道菜的典型特征是:种类多、份量足、味道好。

种类多。这道菜主配料特别丰富,一般包括猪肚、猪小肠、猪肾、猪心、猪肝、猪肺、蛋皮子、蛋卷、鹌鹑蛋、鸽子蛋、酥鸡蛋、炸香芋片、五花肉片、扣肉、香菇、木耳、黄花菜、干笋等。份量足。大杂烩需要以大碗(碗口直径一般在30厘米以上)装盛,并要堆成高高山峰状,方能端上酒席。味道好。正规的大杂烩,各色菜都要分别炒好,层层码放,添加美味高汤出锅后,各种美味汇集,香气四溢。大杂烩看似杂,其实非常讲究,按传统做法,一般分五层叠放,最上层为蛋皮子,蛋皮子需切成菱形。第二层为蛋卷。第三层为猪腰心、猪肚子、猪小肠、猪肝等。第四层为黄花菜、木耳、干笋等。第五层以酥鸡蛋和扣肉打底。

×
生鱼片

生鱼片传说有三百多年历史。大忠桥、三口塘、茅竹镇一带,素有以生鱼片来招待贵客的传统。生鱼片酸辣香甜,口味独到,是佐酒下饭的绝佳菜肴。祁阳人猜枚划拳,一大脸盆的生鱼片被吃个精光。

尽管生鱼片味道鲜美,含有丰富的营养,但不宜多吃,根据现代医学研究,少数鱼肉中含有多种鱼源性寄生虫,如未经高温蒸煮杀死寄生虫,易患肝吸虫病,将危害身体健康。

×
黑米鱼

祁阳黑米鱼鲊与一般鱼菜制作方法很不一样,要将生鱼肉拌上黑米粉等配料后,放在坛子里腌制一段时间后才食用。黑米鱼鲊流行于祁阳县大忠桥、三口塘、茅竹一带。自古以来,黑米鱼鲊是与曲米鱼齐名的一道名菜,味道鲜美,因色不好看,难登大雅之堂,只在民间流行。黑米鱼鲊必经采用祁阳做法和配料才有正宗味道,特别是黑米的制作很特别。黑米并不是祁阳出产这种米,而是把锅粑磨成粉后炒黑,称之为黑米。

×
米花丸子

祁阳人办寿宴、请春酒大多都会出米花丸子这道菜。如祁阳龚家坪镇等地办寿宴出“八大碗八小碗”,就把米花丸子放在最后,其寓意取其丸(完)音。同时,丸子在祁阳话中又叫团子、圆子,也寓意着“团圆美满”。因寓意美好和独具风味,这道菜逐渐流传开来,用于十个碗和招待宾客之用。文富市、茅竹、肖家村等镇的十个碗,白水、进宝塘一带,甚至在节日招待宾客,都要上这道菜。米花丸子十分松软可口,味鲜而不油腻,深受宾客特别是儿童的青睐。

×
祁阳米粉

祁阳米粉又称文明米粉,是祁阳的传统小吃。因其明末清初始创于该县文明铺地方而得名。在原料选用、粉丝制作和粉汤配制等方面,均有其独特的技巧和讲究。用来榨粉的原料,必须是优质稻米,以新谷新米为佳。粉汤是用新鲜猪骨头炖出来的,猛火烧开,文火炖烂,把粘附在骨头上的肉炖化,把骨头里面的髓炖溶,再加佐料。

×
油炸粑

油炸粑为祁阳民间流行的一种特色小吃。其制法是将糯米粉捏成拳头大的一个个小团,然后将糯米粉团压成饼状,投进滚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,其特色是外酥内软,油而不腻,咀嚼有味,口齿生香。据说最初由祁阳文明铺一小吃店首创,并大受欢迎,行销至祁阳城内。至今油炸粑仍然是祁阳人喜爱的小吃,城区内已有多处店、摊专卖此种食品,热锅热灶,现炸现卖,热吃口味尤佳。

×
喝螺

选用当地所产铁螺加工烹调而成,具有清香脆嫩、汤鲜味美等特点,带有浓厚的地方风味。据鉴定,喝螺营养价值极高,能清火开胃,益元气,和五脏。喝螺的味美,主要是由于它的制作讲究,大体可分为选、生、剁、炒、煮五道手序。

×
糯米糍粑

糯米糍粑又叫朗(凉)粑祁阳话当地话读作“朗粑”,是糯米制成的小糍粑,加上花生、芝麻、薄荷油口感香甜沁凉,是祁阳县最具地域特色的小吃。

×
鸿运当头

鸿运当头是祁阳喜庆宴席常上的一道菜,寓意好运连连、鸿运当头。准备半边猪头,把猪头收拾干净了放热油锅里,炸至色呈金黄时捞出,放到卤水锅里卤至软烂,捞出来装盘,放入干红椒最后撒些葱花即成。

×
麻糖

麻糖是祁阳最有名的小吃之一,具有香甜薄脆之特点。祁阳大部分地区都做麻糖,而文明铺的麻糖最出名,文明铺麻糖始于清咸丰年间,麻糖生产的高峰期是1946—1952年,高峰期的制糖户在100户以上,有“三十八只糖锅”之说。最早的麻糖是用 “火纸”包成长条形,用蒲草捆牢,上面贴上红纸,包装虽然显得土气,但情深意厚,是过去农家走亲戚少不了的礼物。麻糖分糯米型和籼米型两种。形状则分多种,一是长扎麻糖,二是车叶子麻糖(又名筒子麻糖),三是三角麻糖。因筒子麻糖添加了芝麻或花生米,有人又称之为“富贵糖”。